Search


香港學生罷課爭民主進入第五天,來看看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寫給其他年輕人的,香港公民參與運動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香港學生罷課爭民主進入第五天,來看看一位香港的年輕人寫給其他年輕人的,香港公民參與運動簡史。

--

六、七十年代的香港人普遍沒有足夠空間去思考政治,一方面如以上提及的根本性的公民教育不足,教育刻意避而不談政治,導致經濟成為民心的歸屬。七、八十年代的香港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,基於戰後影響以及處於冷戰的時利,經濟發展迅速,社會氣氛被一種拼搏與力爭上游的價值觀主導,隨之而成的是賺到錢後享樂與消費,成為大眾的追求目標,政治理想根本不能形成主流話題。對社會發展的問題,「政治冷感」的態度是普遍的回應。

八十年代以後,香港逐漸步對公民參與表示關心。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,由於香港新界的租期屆滿,香港的前途問題使政治事務確切地擺民眾眼前,是一個必須處理的重大事情。在此以前,香港人的香港本位想像並不明顯,政治以中國想像與英屬的想像為主。以至香港夾在中英兩個意識形態陣營不同的國家中間被移交,香港這個名稱成為國際政治焦點,大量文件的寫成,國家政要為討論香港的前途而奔波,使香港慢慢地形成了一個香港本位的想像。

根據1995至1999年一項調查 ,在1999年表示「經常關注」香港特區事務的被訪者有79.1%,而1995年的數據中表示「關注」的比率只有56.1%,再相比起上文提到七十年代尾不足10%的數據表示關注政務,增長是明顯的。香港人的政治參與度自九十年代開始一直慢慢地提升,已經習慣在建制以內的政治活動,例如以投票選出政治代表為自己實現主張,然而會動身以實際行動參與政治的香港人仍是不是主流。

2000年代至2010年代,香港人的公民參與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的轉捩點。2003年的七一遊行可作香港整體政治面貌的為分水嶺,市民一方面政治意識提高,同時不再停留在建制內的參與,香港人政治參與模式踏入百花齊放的時期。

此後,香港社會矛盾點清晰地放在「回歸」帶來的問題,「兩制」的矛盾更加激化,直至現年,參與七一大遊行成為香港人對政府以及中央不滿的重要途徑。由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否決了民主派對2007與2008年雙普選的訴求後,「爭取普選」一直是各次七一大遊行的重要主題,時至十年後的今日亦未爭取成功。

隨著港人對「一國兩制、港人治港」的承諾日漸失存疑,港人對「一國」的抗命越來越強烈,爭取2017的真普選成為了孤注一擲的抗爭,民間發動了各種大型的公民行動,包括公投與佔領中環等,亦出現了七一遊行留守人士被捕事件,政府與人民關係更惡化,各組織呼籲全香港市民對中央表明民主訴求。

全國人大常委就香港普選連落三閘,否決真普選,更收緊提名門檻。學界,佔中以及其他社運組織反應強烈,呼籲香港人「全民抗命」,香港可能發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行動......

http://gushi.tw/archives/1395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歷史中的生活,生活中的歷史。 投稿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 授權、合作等事宜聯繫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